这一价格比美团点评今年1月40.25港元的低点高出122.2%,如果按11.4%的持股比例计算,王兴的身家从9月30日的529.6亿港元飙升至10月9日的591.4亿港元。
美团外卖市场份额的增长并不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这是其股价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2019Q2美团外卖业务实现经调整经营溢利,毛利率达到创新高的22.3%,比去年同期上升6.5个百分点;变现率也从去年2季度的13.1%提高至13.8%。
一般来说,变现率的提升意味着商家负担的增加,这本应会促使商家离开平台,导致市场份额下跌,也就是熊斌所说的,美团只能在利润和市场之间选择一个。
但事实证明美团很好地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商家并没有大规模撤离。2季度平台活跃商家规模达到590万(不完全是餐饮外卖商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0万,市场份额也因此稳步提升。
熊斌判断错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推动变现率提升的并非佣金上调,而是在线营销服务(广告)收入的增长。
2季度,美团在线营销服务实现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73%,远高于39.2%的佣金增速。财报披露,基于对餐饮外卖行业的了解,美团开发了创新的在线营销服务产品,帮助商家增加对潜在消费者的曝光度及提高他们的营销效率,进而获得了更多餐饮外卖商家的青睐。
换句话说,外卖业务变现率的提高源自美团对服务的持续优化,为商家创造更多价值,而非简单粗暴的提高抽成。美团也因此解决了市场份额和利润间的取舍问题。
9月23-24日,阿里巴巴2019年投资者日上,阿里官方首次披露了饿了么口碑的用户规模等数据。截至到2019月6月,饿了么口碑年度活跃用户2.45亿;过去12个月的本地生活服务GMV同比增长40%。
饿了么的这份成绩单算好吗?「零售氪星球」整理相关资料,和美团外卖进行对比后发现,饿了么目前的用户规模接近美团2018年4月的水平。
上图显示,截止到2018年4月底,美团外卖交易用户为2.56亿。同时,外卖用户占美团整体用户的比例大约为75%。
截至到今年6月,美团平台交易用户达到4.2亿(包括外卖、酒店、出行等所有业务),以75%估算,其中外卖用户规模应该超过3亿。
由此可见,饿了么的用户体量大概是美团外卖的82%,差距并不大。但为什么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只有美团的一半左右?由于客单价不可能差很多,用户的下单频次必然是造成市场份额悬殊的核心因素。
美团作为外卖领域的后进入者,高频打低频是其后来居上的重要利器。现在看,这一武器依然奏效。
截至6月底,美团平台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达到25.5笔,星图注册较去年同期增长19.2%,增速超过同期的用户增长(18.4%)。
王兴在7月29日宣布美团外卖单日订单量突破3000万单。日订单量破2000万单的日子是2018年5月19日,也就是14个月前。
至此,「零售氪星球」发现了一组非常有趣的数据。2019年6月,美团外卖用户数量约3亿(根据前面的估算),比14个月前(2018年4月)的2.56亿增长17.2%。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他们的日订单量却从2000万单(2018年5月)增长至3000万单(2019年7月),增幅达到50%。可见单位用户的下单频次有大幅增加。
不仅如此,美团外卖的优势可能还会继续扩大。截至到6月底,过去12个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GMV同比增长40%。美团外卖同一时期的交易额为3289亿元,同比增幅42.1%。换句话说,体量更大的美团在增速上也高于饿了么。
也难怪饿了么CEO王磊最近接受采访时,一改去年的雄心壮志, “市场份额已经越来越不是我们关注的核心”,数字化下沉才是饿了么现在的战略核心。
在外卖市场的较量中,美团已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