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1952年至2018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那是一条前期缓慢增长,而后飞速上扬的曲线。改革开放是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制造业逐步崛起,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规模也逐步扩大,为零售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百货商场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兴起,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打破,“超级市场”的概念传入中国。
当时出现的第一批超市还不叫“超市”,叫做“自选商场”。
在百货商场,商品都摆在柜台里面,消费者要想拿在手上看一眼,必须通过售货员。而在自选商场,货架全部敞开,顾客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不想要了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回,这对习惯了百货商场经营模式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冲击力。这种业态刚一出现,就生意爆棚。
1991年,上海市曲阳中心商场开出第一家联华超市,这是中国连锁超市的鼻祖。
“刚开业的一两个礼拜,商场前的广场都排满了人,人们蜂拥而至,货架卖空了就马上补货,仓库不断配送,就连总经理都下来一起帮忙发货。从早上排到下午,收银台前人流不断,每晚8点都关不了门。”一名联华超市的老员工张启强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说。
1992年,中国开始允许外资企业进入零售领域。1995年底,家乐福位于北京的第一家门店开业,那是中国第一家外资品牌超市。
曾在家乐福任职的资深零售业内人士万明治回忆,那时的家乐福是中国零售人心目中的朝圣之地。“过万的SKU(单品),开架自选,一字排开的几十个收银台,蜂拥而至的来自整个北京城的顾客,几百万元一天的营收,每天收市时,货架全是空的,供应商连夜送货都不能保证第二天货架重新满上。”他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家乐福开业的盛况。
除了超市外,便利店、专卖店等业态也在此时开始蓬勃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连锁百强中,占据头两名位置的本土零售商苏宁与国美,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电子商务时期:选择更多样
2003年,马云创办淘宝网,中国零售从此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此后,京东、天猫等其他电商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网购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6.10亿。
零售的场景由线下发展到PC端的网页。随着智能手机和4G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又让手机成为线上购买的主要入口,在社交领域,直播和短视频风靡一时。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商机。李佳琦抓住了这个机遇,星图注册成为试水直播和短视频卖货的先行者之一。“Oh my God!”和“买它!”是李佳琦的口头禅,两句简单的话,从他的口中说出来,常常具有打动消费者的魔力。
他有丰富的化妆品销售经验,擅长用夸张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与助手插科打诨来制造幽默的氛围,拉近自己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赢得他们的信赖。
在直播期间,李佳琦需要不断地说话,不断地展示他所销售的商品。他曾经在一场直播中亲身试色189支口红,以全方位地向顾客展示这些口红的特性。他的表现力和张秉贵很像。消费者爱看李佳琦的直播和短视频,不仅仅是因为想买他销售的产品,更多的是被他独树一帜的“表演”而吸引。
但不同的是,张秉贵生活的年代,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那样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大部分商品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不再担心买不到某类商品,让他们烦恼的往往是选择太多。
因此,人们需要像李佳琦这样引导人们购买的KOL(关键意见领袖),他们被认为比普通消费者掌握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他们的意见,可以作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
现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张秉贵的雕像还矗立在那里。人们纪念这位上世纪的销售明星,也纪念那个逝去的年代。张秉贵可能想象不到,几十年以后的今天,也有人像他那样,把卖货变成了一景,而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大老远赶到百货商场排队,只为带给家中的孩子一份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