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一条王者赛道。无数创业者前仆后继,追逐着新一代社交网络的梦想王座。
社交是一个被宽泛使用的看法。结交、IM、社区、社交媒体、社交电商、社交挖矿……一切有人介入互动的场景似乎都可以算社交。
本文所讨论的社交网络,泛指具有网络效应的三个细分领域:陌陌、Match Group等陌生人结交市场,双边弱网络效应,较低人群天花板;twitter,weibo,youtube,bilibili和抖音等内容娱乐网络,双边弱网络效应,较高人群天花板;facebook, instagram,snapchat,微信和QQ等通讯和狭义社交网络,单边强网络效应,高人群天花板。
注:单、双边网络效应并没有严酷界说,这里示意的是:网络包罗供需两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单边,是指C端消费者自然也是生产者,平台无需太刻意追求供应端的培育和平衡,C端用户规模增大时用户体验的改善显著,因此,单边效应壁垒也相对更强;反之,若是需求侧规模效应不那么显著,需要平台更精致把控供应端,通过双方交替滚雪球增进,则可认为是双边。
想去展望下一代社交产物的形态,险些是不可能的——推翻可能来自极细微的细节创新,可能来自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的哲学洞察,更可能来自整个软硬件底层的更新换代……不外,虽然展望不了,开开脑洞总是无害身心健康的。
来一次妙想天开:在社交回馈环节,除了点赞和谈论,我们还可以有新玩法吗?
先聊聊我明白社交的简朴框架。
社交是一种价值交流。我们盼望被群体中的其他人关注、接纳、认同、尊重和爱,这是人类的情绪刚需。为此,我们需要让自我展现出价值,然后拿价值去交流。
社交整个历程,也许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价值表达,毗邻,情绪回馈。
价值表达是起点,是行使产物工具的一种缔造。我们每一条纪录分享、自拍和短视频都是自我在展现价值。
价值表达是利他的。从内容消费者的角度回忆一下,我们在为什么样的内容点赞?有人分享了胡同里一家超好吃的小饭馆,我以为对我很有用以是点赞;有人在秀旅行自拍,我以为对我没啥用但很酷以是点赞;老妈又在转养生鸡汤文,我以为没啥用也不酷,但需要跟老妈亮相一下体贴以是点赞……
有趣,有用,有爱,是价值表达的三个焦点取向。当消费者感受到了这些价值,才会愿意给予生产者点赞、谈论等想要的情绪回馈。
很多人误以为自我表达的欲望是目的自己,但实在价值表达只是手段。表达背后的盼望被谛听、被关注等一系列情绪需要,才是真正的社交动力。
毗邻是价值通报的路径,基于共性而匹配。人有种种维度属性,配合属性即可毗邻关系。例如,同一个小区/公司,同一种兴趣/星座,同独身寥寂,同在听一首歌,同戴一款智能手表……即将到来的5G和IOT时代,人的更多属性和行为场景将被采集和数据化,毗邻的潜在可能结构会极大丰富。
情绪回馈是终点,是价值表达背后的真正需求。这种消费者对生产者的情绪回馈,就像一种激励的“糖果”。从轻量的点赞,到订阅、谈论,再到刷火箭送直播礼物,我们从这些差别形式的情绪糖果中获得社交知足,进而被刺激着不停开启新的循环,继续互动。
表达、毗邻和回馈的看似简朴的社交循环,在社交APP中却异化为一场无限的糖果竞赛。
Feed流是当前险些所有社交产物的标配形态,这是一种消费者God视角——所有生产者被集中在同一个feed流舞台上展示价值,去竞争获取消费者的糖果回馈。
价值永远是相对稀缺的。于是,当毗邻规模变大、竞争增多后,有趣/有用/有爱价值的表达门槛也不停水涨船高。猛烈的竞争使生产者愈发难以获得社交糖果,从而不得不削减表达频次,甚至逐步厌倦而退出这场糖果竞赛。
这条钟型曲线是当前社交网络都逃不开的因糖果竞争而发生的规模逆境。虽然这种竞争带来的“糖果贫富差距”本就是人性之必须,但控制贫富差距不要过大仍非常重要,否则会危险整体体验而影响网络基本。当前,“逃离同伙圈”,“发post社交压力大”等体验下滑问题,正是Facebook和腾讯都在头疼的伟大挑战。
有没有什么解决设施?
显然,一个直接思绪是调控毗邻的人数。例如,通过中央化算法调治流量,进而影响糖果分配的更平衡;或者,接纳细分群组、话题等更小而封锁化结构,控制毗邻规模不要过大。
另有其他的可能设施吗?
feed流视角下,社交就像一种确定性的竞技游戏——生产者只要做出有价值的表达,就能收获糖果。价值越大,糖果越丰盛。价值门槛不停提升,糖果差距也越来越大。
然则能否脑洞一下,若是在这场游戏中加入一些概率性和娱乐性会怎么样?好比,把回馈环节的点赞、谈论酿成一种开宝箱玩法,让“行为-糖果”的收益对应关系不确定化。
以同伙圈点赞这个场景为例,想象一下:
◆一位良久没有更新的同伙,今天终于发了一条动态,但看起来乏味平平。在当前简直定性机制下,你没有点赞念头,选择略过;但在不确定性机制下,系统为了激励低频用户,若是对你提醒“点赞TA,有机遇抽奖10个Q币”?或许,你就可能点赞激励一下;
◆你发了一条动态,期待一位暗恋的女生能注重到你并互动。在当前确定性机制下,天知道她会不会注意你;但在不确定性机制下,系统注重到你把她设置为了星标密友,于是若是对她提醒“点赞TA,给头像加一面Q版国旗”?或许,她会改变主意;
◆一位不太熟的同伙分享了一张电音新专辑。你刚点了个赞,突然弹出系统提醒“恭喜你俩,获得了这张带歌手署名的新专辑抽奖机遇”?或许,由于这份突然幸运,你俩未来会发生更多社交交集……
可以看到,当价值行为和糖果不再确定对应后,就有机遇拉平糖果竞赛的贫富差距,优化基尼系数;同时,系统始终作为一个智能的不透明黑箱,使得用户回馈行为的念头加倍模糊化。这种模糊一定导致庞大,但留一些模糊空间和余地,或许对社交空气反而更增加些温度。
固然,FB的“点赞”本就是简练和伟大商业乐成兼备的行业最经典设计之一,用户习惯和预期早已深入人心。以上脑洞未经推敲,纯凭梦想。只是,新一代社交产物的探索创新之路本就无比艰难,无可展望。跳开诸如UI气概、内容形态、人群区隔、工具场景、关系维度等具象思索,去胡乱脑洞“解决网络规模逆境”,“确定”vs“不确定”等种种发散维度,或许也有助于找到创新的灵感。
本文经授权公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自力看法,不代表亿欧态度。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