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无人零售的风口期,各大巨头都为无人零售添砖加瓦。两年时间,马云的无人零售业务亏损40亿,无人超市的价值在当时只剩下供众人纳凉,无人零售的发展进入停滞期。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却意外的发挥出无人技术的价值,以至于新大陆、新开普、科蓝软件等无人零售概念股近期都出现涨幅。
无人零售的春天就在眼前?
疫情激发的需求
2月2日,火神山医院里的疫区超市开始营业。该超市正是由湖北中百仓储和阿里系的淘鲜达团队一起搭建的无人超市,加入星图超市内没有收银员和店员,买完东西扫码付款就可以走。据了解,该无人超市整个建筑过程仅使用24小时,超市营业首日已接待200多位客人。
火神山无人超市在当日便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过亿。而在整个抗疫一线,无人超市仅是无人零售中的一环。
2019年刚入局无人售货的瑞幸为湖北各医院捐赠无人咖啡机,免费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咖啡饮品。目前,无人咖啡机已经在武汉六七二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瑞幸还将陆续为武汉市协和医院、武汉市同济医院、汉南区中医院、部分方舱医院和消防救援支队等提供无人咖啡机和咖啡饮品。
在后方,疫情原因,甚至有自动生鲜售货机入驻社区,使用频率也十分可观。也正如一鸣网之前所提到 (文章链接) ,盒马鲜生、便利蜂、麦当劳等企业相继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美团、喜茶等企业则推行智能取餐柜服务实现无接触取餐,有智能取餐柜销售经理透露,以往月销售量是五百台左右,近期一个月达到一千五至两千台。 这对于无人零售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这一系列动作对于无人零售来说都是利好的一面,在疫情的推动下,无人零售或许能迎来新的机遇。
疫情带来的机遇
2017年无人零售风口兴起时期有所不同,此次疫情除去给无人零售带来资本市场的利好,更是给零售市场以及无人零售企业带来改变。
2017年,无人零售迅速以无人货架、无人便利柜和无人超市三种形态杀进市场,猩便利、F5未来店、小麦铺等初创型公司一时站在风口浪尖,每日优鲜、京东、苏宁、阿里等各行业巨头也纷纷入局。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就累计落地2.5万个,主打无人货架的公司也达到35家,无人超市也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市场累计融资超40亿人民币,其中,仅猩便利一家,在2017年两个月之内就融资五亿左右。但在资本市场能讲好故事不代表能在零售领域能走好路。
无人零售能成为风口的原因在于入局者看重无人零售无需人力成本这一优势,但忽略了市场接受程度及技术成本。
这次疫情就像“催熟剂”,帮助企业教育市场,减少了前期市场教育时间。从此次无人生鲜售货机仅社区也可以发现,民众对于无人售货的接受程度大大增加。之前两年时间也没能让民众领悟到无人零售的价值,现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得到实现。
另一方面,就目前疫情仍然持续一段时间的情况来说,疫情还将有效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根据有关人士的观点,疫情期间,用户习惯可能会发生三种变化:第一,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会选择更方便、人流没有那么集中的社区门口、开阔区域;第二,人们更偏好即时购买,需要缩短交易时间,需要更便利;第三,会有网上预定、到柜子提货的偏好,减少交易时间和等待时间。
疫情结束后,“无接触”的特殊场景消除,对无人设备的需求自然造成下滑。用户接受程度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影响能决定后期企业的“留存”问题。
其次,疫情对于企业的锻炼也显而易见。无人零售企业经历过此次疫情后也开始关注到线下流量的应用。相关创业人士向一鸣网透露,以前的运营思路一直局限在线上营销,却忽略实际线下的流量。此次疫情让我看到社区这块之前忽略的需求。而除此之外,和其他在疫情期间坚持的行业一样,无人零售的企业也因此锻炼了自我应急能力。
如果我们再把目光放回零售本质上,我们可以思考的是,此次疫情对于无人零售最大的“教育”经验还是需要找准需求点。
回归零售本质
无论哪种形式的无人零售设备,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无接触”这一特殊场景的限定,无人设备能最大限度减少接触,避免交叉感染。这带给从业者的经验在于,发挥出无人零售最大价值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找对应用场景。
在无人零售之前的风口期,“寻找场景”也是从业者一直在做的事。从地铁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到写字楼,场景的应用也拓展到商超收银。这一次,让无人零售们看到“社区”这一新场景,但如何利用好这一场景是其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在此次疫情中,民众对于药品的需求明显上升,也因此激发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如果无人零售从业者能与药品需求进行结合,在社区摆放居民日常所需的常规药品或是急用药品,或许能激发新一轮的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从边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无人售货机的“内部场景”也可从目前的常规商品进行扩充。日、美等国家的无人零售机经验便是这方面很好的借鉴。
其次,未来无人零售想实现大规模落地还需要提高数字化能力,提高对于商品数字化管理能力能够进一步保证精细化运营,星图平台尤其是此次社区无人零售与生鲜结合后,对于生鲜质量的保证有更高要求。
此外,便是对于用户的数字化管理,如何将线下流量进行线上管理,更深层次了解用户具体需求,这也正是无人零售一直以来需要迈过的技术门槛。尽管无人零售减少人工成本,但其中的技术成本仍然需要高投入。
无人零售的春天还需要一会。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一鸣网;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